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视障教学 >> 正文
践行普特融合之路 促随班就读成效
2023-02-23 11:34:54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践行普特融合之路 促随班就读成效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娟

要:融合教育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诞生于美国,90 年代成为全球范围内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融合意味着完全接纳,它基于满足所有学生多样化需要的信念,在普通学校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环境里教育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在主流的教育体系中接受教育。学校应达成所有儿童都有学习能力与获得成功的权利的共识,学校应成为每一个儿童获得成功的地方,不能因为学生的残疾与差别而进行排斥与歧视。学校应该尊重日趋多样的学生群体与学习需求,多元化带给学校的不应该是压力,而应该是资源;融合教育试图通过残疾儿童教育这一杠杆撬动教育体制的整体变革与社会文化的积极改变;全纳教育不仅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更触动了整个教育体制的灵魂,其目的就是要彻底告别隔离的、等级制教育体系的影响,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合成为统一的教育体系,籍由学校融合实现社区和社会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融合  接纳  普特  教育 实践 职责

 

融合教育首先是基于人类社会近代发展起来的“平等”、“自由”、“多元”等价值观而形成的“人皆有潜能”、“人皆有权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等信念的体现。这些以公平为基本价值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南,也是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内核。其次,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的教育实践,是在自然、正常的教育环境中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教育举措,是促进弱势群体回归主流学校与社会、平等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的社会行动策略。融合教育理论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成为与社会上所有的公民相关的事情,是挑战不公正与歧视的利器。今天,即使在最为贫穷、资源缺乏的国家,融合教育也至少成为使更多处境不利儿童享有学校教育机会的政治宣示或者现实举措。但要做到真正的普特融合将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 当前普特融合教育师资建设的问题

(一)普特师资不融合

教师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和班级的整体风气,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正向的态度,会影响整个班级气氛。如果我们普特老师们不融合,请问普特学生能融合吗?随遇而安地静等任务顽固不化,还是主动寻求突破将特教工作推向更高更深的发展?一切以尊重生命为出发点,以关爱教育人为目的,不是自我边缘化。学校把有特殊问题的孩子和普通孩子放在了一个学校里,但他们彼此的世界是陌生的。普通孩子甚至普教老师对在同一学校挤在一个走廊上的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感到不了解、陌生甚至有歧视、嫌恶的情绪,这种状况成为具有爱心的特教老师们心中的痛。所以说,这样的融合只能说是安置层面的并不是真正的融合。

(二)普特系统的管理规划不融合

尽管目前我们的融合教育已经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但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还不到位。融合教育往往被局限为轻度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人的随班就读,教育年限也被限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成为一种对部分人在部分时段的教育方式,没有把残疾人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各个阶段的公共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围墙未能开放,普特不能融为一体;融合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问题尚未得到合理妥善的解决。随班就读工作单独管理,未纳入普通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等。

(三)融合教育模式单一

从国内外实践看,融合教育并非一味拒绝残疾学生进入特教学校或者普通学校的特教班,而是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相互开放,通过建立双重学籍、到普通班走读等形式,让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成为普通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在坚持“融合”的基础上,教育安置的模式可以是很灵活的。当前,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教班大幅减少,甚至被取消,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如何把相对集中和合理分散有机结合,因人而异地安排好融合教育的安置模式还需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四)课程设置难度大

接受共同教育就意味着与普通学生学习一样的课程,在这时候,往往教师会更加注重多数孩子的需求,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策略,在残障儿童需要特殊辅导的时候,无法像特殊教育学校那样进行专业的一对一式的教学。在课下,由于普通学校的老师课业负担重压力大,更加没有多余的精力多关心照顾特殊的学生,也就无法促使特殊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在课程设置上,让残障学生学习普通的课程,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满足特殊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没有隔离式的教育所得到的知识多,这也是融合教育的一大障碍。

二、解决办法

(一)学校领导职能的转变

普特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它强调所有的儿童都是不同的,教育应当面向所有儿童。让残障儿童在受限制最少的环境中受教育,主张使大多数残障儿童尽可能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环境中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达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也正是因为适应普特融合教育的这种全新的特殊儿童教育观,才使得此前各国进行的各种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如:“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教育”,包括我国进行的“随班就读教育”等教育形式得以实现。“融合教育”就是普校给我们特殊孩子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的大门向所有的孩子打开。随着学校的发展,不仅考虑学校的生存,更要考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和思路。普校没有特教科研不行,没有特教探索创新也不行。这正是普校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迫使普校领导必须探索办学的新思路,来适应特教教育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趋势、新理念,普校必须创建适合自己办学的新模式。

(二) 普校一线教师进行“扫盲”培训

普校要求每年新教师要完成特殊教育相应学分,推送普校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让普校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技能。将特教老师们和特教班学生深入普通班课堂追踪学习,这一切是为了使普特老师们的眼界不至偏狭,不至于与最新的教育动态脱轨,更是为了从普特老师到普特学生进行人本化教育,而不是孤立在一隅之地顾影自怜。融合的氛围、环境和课程,教师们从开始的排斥心理逐渐过渡到善意的理解和接纳。融合的氛围、环境和课程,全面提升融合教育的教学质量。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如何更好地获得广泛而丰富的资源,如何让特殊学生、家长以及特教教师得到普校教师的接纳和支持,这是普校老师要去不断践行探索的,也是我们特教老师不应该丢弃的思考和火种。

(三)教育教学的改革,建立一体的融合教育体制

融合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它触动的不仅仅是特殊教育,从参与教育的表现形式来看,融合教育将特殊教育需要对象从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转移到普通学校普通班,是一种教育安置方式的变迁……融合教育希望通过触动普通教育的根本变革,以融合教育为导向,推动公平且有质量的改革,共同服务公平有质量的发展目标,但从融合教育实施进程来看,目前,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较缓慢,在幼儿教育上,大多数还是采用的隔离式教育,目的是培养特殊幼儿的生活能力。但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不能脱离特殊教育的模式,在升入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也选择进入特殊学校。所以,完善的升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使学生和家长有信心在普通学校得到同样质量的教育,在毕业后有同样的就业技能和机会。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的随班就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融合教育的目标仍然相差甚远,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受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影响比较大,关注的是少数优等生的考试结果,残疾与其他处于弱势学生的需要被忽略或拒绝的情况严重。学生的潜能和独特需要不可能在这种体制下得到满足,教育公平的理想也不可能在课堂里得到实现,而缺乏教育公平的教育必然是质量不高的、不完整的教育。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教育体制的系统变革,更需要社会文化的改变。我们需要逐步改变社会主流价值,践行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公正和谐、平等接纳的社会氛围;逐步创建平等的、面向所有学生的融合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 邓猛,《融合教育的三个误区》(北京师范大学)

[2]《现代特殊教育》201918

[3] 安娜,融合学校教师对师资培训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

[4]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 《中国特殊教育》

[5] 辜伟节,略论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策略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打印本页 关闭本窗口   返回顶部        
十字绣—幽香清远
十字绣—幽香清远
十字绣—喜羊羊和美羊羊
十字绣—喜羊羊和美羊羊
十字绣—桔子
十字绣—桔子
十字绣—葡萄
十字绣—葡萄
十字绣—美人蕉
十字绣—美人蕉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地址:梅州市江南爱心路9号 联系电话:0753-2285878 传真:0753-2280329
CopyRight 2006-2012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粤ICP备18047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