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盲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盲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陈旧,每一环节都立足于教师的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讲解过多,不注意引导盲生阅读与背诵,致使盲生语言积累太少词汇缺乏;教师又不注意引导盲生写他们喜欢的人和事,而是脱离生活来指导盲生写作,盲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致使这些视觉障碍的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感性内容无法充分提升,视野无法开拓,思想认识始终处于片面的阶段。
那么,如何以盲生为本,以新《课标》为指导,唤醒盲生的主题意识,让盲生感到“物有可言”呢?
一、注意指导盲生从说到写,从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随着盲童对盲文的基本掌握和阅读课文的逐步增多,就会诱发盲童运用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欲望,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开始训练盲童起笔作文。
俗话说:“文章从说话起,要作文必先说话和写话”。这里的“说话”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说话;“写话”是指经过书面形式的“独白”的文字表达。因此,要“写”必先“说”的道理也在于此。
1.帮助盲童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即在“说”的过程中指导盲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使之逐步形成独白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启发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个思考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回答。要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用词要正确。另外,复述也是培养盲童说话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书面语言转化为盲童口头语言的重要途径。要求盲童在复述时,抓住课文叙述或描写的主要事实,按时间或空间的发展顺序,适当地运用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通过口头表达出来,但应明确复述不是背诵。通过复述,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充实盲童的语言有很大的意义。
2.带助盲童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换。即将心里“想”的,变为口里“说”的和纸上“写”的。心里想的和口里说的,前者是一个思维过程,后者是一个言语过程,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课标》中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盲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由练习“说话”到练习“写话”,从说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到几句话、一段话,最终发展为说几段话,一席话,进而再到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持久练习口头作文,不仅可使盲童把“独白”技能迁移到书面语上去,而且还能训练盲童文思敏捷,提高盲童思维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学生写作困难,引起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使作文写得更充实,更完美。开始时,可以让盲童把他们生活、学习中最感兴趣的事情或现象讲述给大家听,然后引导他们把这些内容按顺序组织一下,口头叙述,最后整理写下来。
二、精心引导盲生观察生活,帮助解决“源”的问题
1.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础。盲生由于视觉障碍造成的缺陷,给写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致使他们怕写作文。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盲生的残余视力,利用耳、鼻、口、手乃至其他感官进行观察。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一位既聋又盲的双重残疾者,她认为“孩子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可以与众不同,他们是能够学习、能够工作,并能得到幸福的。”从她自身的成功,充分地证明了视障儿童利用剩余感官去,认识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盲生眼睛看不见,怎么观察生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指导,即指导盲生运用除残余视力以外的听觉、嗅觉、触觉等一切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这是索取作文素材的方法之一。如:让盲生写苹果,就得先指导盲生用手触摸苹果的实体,用鼻嗅苹果的香味,用嘴辨苹果的滋味;还可利用残余视力观察苹果的颜色。然后就苹果的形状、色泽、味道几方面让盲生综合性回答,最后写出《苹果》片断文章来。如:一个盲生经过观察后写道“我拿着两个苹果,高兴地把它捧在手里。这是两个差不多大小的苹果,掂掂份量,每个约有半斤重吧,乳黄色里透出鲜艳的红色,上面长果柄的地方和底下蒂落的地方是凹陷进去的,上大下小,半滑圆润,一阵阵甜丝丝的果香,不住地往鼻子里钻,我咽了一下唾液,张嘴咬了一口,咯嚓,真脆!那甜津津的汁水里微微带着酸味,吃在嘴里,心里也觉得甜了。”
2.收集素材是写作的前提。
盲童写作文,第二个困难就是没有材料写,以致于对作文产生恐惧心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盲童从生活中捕捉作文材料的能力。那么,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可以作为作文的材料呢?不少盲童由于受教师和教材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反映人们好思想好品德的好人好事才能写进作文。这实在是一种偏见。作文当然要写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都是好人好事。教师必须鼓励盲童写身边的事,无论是学校里发生的,还是社会上或家庭里发生的,只要是自己感受比较深的,或是认为有趣的都可以写。只有这样,才能开拓盲童写作材料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