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音乐实践活动,引导每一个盲生去探索音乐、体验音乐,并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现结合本人多年盲校音乐教学经历,谈自己对盲校音乐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果我们细心研究就会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制性,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很多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咱们学习……。”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缺乏欲望和需求,往往会产生消极被动和厌倦心理。如果改变一下方式,去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那情形就不一样了。如教学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我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然后抛出一个让同学们感到新鲜的问题:这个童话故事如果用音乐来表现,将会是怎样的效果呢?这个问题立即引起盲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们就带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当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老师要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让学生尝试学习。具体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一旦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来面对所授新课时,你会发现学生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你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就能极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与实施。
二、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通过向盲生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长此以往,盲生就会养成思维的惰性,总想等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答”,这样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必要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我们把向学生灌输问题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会有极大提高。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教材给出的教学思路是先为学生讲述“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江南春江月夜景色,然后结合音乐引导学生在固有的模式下欣赏,而我在讲授本课时将整个教学环节逆向设计:先播分段放乐曲,让学生自己思考:听完这段乐曲,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想到了什么?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感到新奇的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音乐时,同学们纷纷拿起盲笔,记录下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当这首作品欣赏完毕,我让同学们交流各自的感受,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就为我描叙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伴随着远处悠扬的江楼钟鼓,月亮在东山缓缓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尊重学生,鼓励探索
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教学理念、审美情趣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特别是全盲学生),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音乐探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积极参加音乐表现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和发挥。至今还记得 当年参加市优质课竞赛活动时那堂《小青蛙找妈妈》音乐课的情景,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泼,在课堂延伸环节中,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你所知道的青蛙是怎样的?它可爱吗?为什么?”当时同学们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这时我竟然发现班上一名双残(智障、视障)学生也举起了手,我毫不犹豫地将机会给了她,结果她给出了一个让在座地评委和老师都意外地答案,——青蛙是红色的两栖动物……!当时有些低视力的学生开始发出笑声,如果我立即否定她的答案,我想对这名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将会是很大的打击,于是我顺势抛出一个讨论题:红色的青蛙同学们可能没有看见过,但能否就说明这种青蛙就不存在呢?如果存在,她将会怎样出现?于是同学们立即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生病发烧的青蛙可能是红色的;有的说是外星人养的青蛙是红色的;……看着学生得意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的学生想出一种后,又积极地去思考新的设想,真叫人倍感欣慰。盲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不仅经历了与他人讨论交流思想的过程,而且学会了对待不同观点及新鲜事物的开放式思考方法,从而培养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
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学习是我们在大学时代的必修课,真正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来实施却是另外一回事。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的“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面被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满腹的经伦敌不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奇妙的点子,一个趣味生动的师生互动游戏胜过老师十遍的理论讲解。例如在一堂认识基本节奏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把节奏写在盲纸上让学生跟随老师认读、练习,那整个过程将会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根本上就谈不上参与教学的兴趣,更无从开展探究性学习了。因此,我设计一个非常有趣味的游戏:将学生每四人为一组,他们分别代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在学生们充分认识这四种基本音符的时值和4/4拍的意义后,请他们随意的站成一排,要求组成以4/4为节拍的两小节节奏型,请其他组同学念一念,如果这几个学生不停地变换排列,节奏也将不停的变换,然后换组进行同规则的游戏,最后选出最棒的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整个过程,由于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兴趣被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节奏练习。
以上是我对自己多年教学工作的一些总结与思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我们创造性的教来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用我们新颖别致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教与学才会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冲动,才会有创造性思想的涌现和创新意识的形成。